新闻中心
现在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一朝梅香绽放,十载梨园芳华——热烈庆祝梅兰芳艺术研究所成立十周年
日期:2022-06-28 作者:肖迪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梅(兰芳)派艺术的发展、兴盛与传承是几代人克绍箕裘、薪火相传的结果。自2012梅兰芳艺术研究所成立至今已历十年,十载光阴对于历史来说不过是白驹过隙、刹那之间,而对于梅兰芳艺术研究所来说,却有着非凡的价值与意义。


授权首创,全国唯一

   截至目前,梅兰芳艺术研究所是全国唯一一所经由京剧梅派宗师梅葆玖先生授权成立的专业梅派艺术研究机构。作为梅派艺术的嫡传宗师和第二代传人的代表人物,梅葆玖先生与沈阳师范大学方面经过多次磋商,决定经由梅葆玖先生以梅派嫡传宗师的身份亲自授权,在沈阳师范大学成立全国唯一的一个梅兰芳艺术研究所。


  

   2012628日,梅兰芳艺术研究所正式挂牌成立,由梅葆玖先生亲任艺术总监及名誉所长,肖迪教授作为梅葆玖先生的亲传弟子担任所长一职,自此揭开了梅派艺术系统化研究的全新篇章。时至今日,历经十年的建设与发展,梅兰芳艺术研究所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合艺术演出实践、流派理论研究、梅派美学课题研究、梅派艺术学术化研究继承等版块的专业艺术研究组织,是一个具有高度艺术理论、深度实践应用、宽泛创新延展的京剧梅派艺术研究单位。

复排经典,遗珠重辉

   梅兰芳艺术研究所迎来的首个重大任务,就是复排梅派失传百年的歌舞名剧《嫦娥奔月》梅派的这出《嫦娥奔月》是梅兰芳大师创编于1915年的一出“应节戏”,是梅派艺术发展进程中首部神话歌舞剧,它奠定了梅派花衫剧目的基础,在梅派艺术创新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乃至紧随其后的梅派名剧《天女散花》都受其深远的影响。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原因,该剧已经绝迹于舞台,处于失传的境地。梅葆玖先生很是希望复排这出意义深远的梅派名剧,使得百年遗珠盛世重辉。


   2014年,梅兰芳艺术研究所正式启动“梅派失传经典剧目复排工程”,《嫦娥奔月》自然成为首部复排剧目。梅葆玖先生亲任总顾问、所长肖迪作为出品人,并同时担任领衔主演饰演嫦娥这一家喻户晓的经典形象。经过数月的不懈努力,《嫦娥奔月》复排成功。这次复排之《嫦娥奔月》,在坚持梅兰芳大师“移步不换形”的艺术理念原则下,紧紧把握艺术与时代的关系,大胆创新、突破藩篱,在形式和舞台展现手法上融入多种艺术手段与形式,但却完美保留京剧艺术的内核魅力,令人叹为观止。同时,剧本保留了梅兰芳大师首创应用于该剧的“南梆子”板式经典唱段,成为该剧中的不朽经典与巅峰桥段。



   2014年,《嫦娥奔月》作为文化部纪念梅兰芳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全球纪念活动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隆重首演,梅葆玖先生亲临现场并发表重要讲话,成为京剧行业内年度最具影响力事件。该剧先后受邀参加中国京剧节辽宁名家传承工程海南省政府精品剧目工程等活动展演受到海内外菊坛名宿与京剧爱好者的广泛关注与肯定。目前该剧已获披国家版权专利保护,是目前独有的梅派经典再传名剧,该剧国家大剧院首演演出版本专辑已经正式发行,成为梅派艺术发掘经典、继承创新的绝佳典范,也成为梅派艺术研究进程中的里程碑式重要坐标。

尝试创新,多元魅力

   众所周知,梅派艺术是一个极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艺术流派,海纳百川、兼容并蓄。自梅兰芳大师当年革新传统剧目开始,创新便成为梅派艺术永恒的主题。多年以来,梅兰芳艺术研究所始终把梅兰芳大师“移步不换形”的艺术理念作为创新指导,深入探索“京剧+”模式,以全新的打开方式和推广方式来向社会各层面乃至世界舞台来弘扬国粹艺术。2015年,所长肖迪与世界著名作曲家谭盾先生合作创作了京剧交响诗《霸王别姬》,将中国京剧梅派艺术与西方交响乐艺术完美结合,呈现出东西合壁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全新艺术形式,多次受邀付欧洲多国巡演在国际巡演的舞台上反响强烈,好评如潮。


   这次的创作大胆启用了“京剧+”的创新模式,以京剧艺术的深远魅力作为核心基调,采用钢琴等器乐和全新的音乐角色创建为补充手段,所演绎的作品《霸王别姬》与传统意义上的京剧艺术有着很大的形式与风格上的大胆创新与突破。西楚霸王项羽的角色被音乐抽象化表现,剧中的灵魂人物虞姬则依照传统以京剧梅派的演绎方式和舞台形象来体现,东方戏曲艺术的声腔艺术与西方钢琴器乐艺术在同一剧目中得到完美的统一与展现,共同演绎项羽与虞姬生死离别的悲情故事,受到国内外观众与国际艺术家的一致认可与好评。


   新形式的《霸王别姬》也是近年来梅兰芳艺术研究所对于艺术多元化融合和创新的大胆举措和经典力作。这种钢琴、交响乐与戏曲声腔的结合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与创新,也是东西方艺术的融汇与贯通,在不断磨合与升华中不断调整、提炼精髓,力求艺术作品形式与内涵的高度凝练与统一,让古老的京剧艺术在新的时代焕发生机、绽放活力,站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华民族国粹艺术的傲人魅力。

  

弘扬推广,艺术超越舞台

   十年来,梅兰芳艺术研究所在注重艺术研究的同时,也在探寻新时代背景下京剧艺术的推广与弘扬问题,如何多元化地链接国粹艺术与社会文化的交互沟通也就成为了梅兰芳艺术研究所不可回避的课题与使命。2021年6月,为献礼建党百年华诞、展现梅派百年历程,梅兰芳艺术研究所作为发起者、创意者及主办单位,在辽宁美术馆隆重开启梅派艺术主题巡回展览活动。艺术巡展活动以“盛世华章,梅香百年”为主题,通过回顾梅派艺术百年来形成、发展、成熟等标志性历程,抓取梅兰芳大师生平所创造的经典剧目为横向主线,通过剧目赏析和重点解读来阐释梅派艺术直观之美与底蕴之美、精神之美,全面展现京剧梅派艺术的魅力与辉煌成就。


  

   展览的作品主要以梅派经典剧目剧照赏析和艺术解读等图文、影像志、场景搭建、艺术直观展现等形式向大众介绍梅派艺术、普及京剧艺术,以通俗易懂的全新解读方式来展现京剧作为国粹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在尊崇梅派艺术辉煌历史的同时,展望梅派艺术未来的发展与前途,引发艺术与时代关系的思考与探索。古老的京剧艺术以这种全新的思维、全新的模式、全新的视角来举办惠民公益艺术巡展,开行业之先河,不失为京剧梅派艺术的一项创举。

  

双轨并重,打造学术体系

   多年来,梅兰芳艺术研究所快步推进艺术传承与理论研究的工作进程,开创性地提出“艺术+学术”双轨制研究体系模式。在艺术实践上,梅兰芳艺术研究所积极探寻,先后出版发行《肖迪梅派经典唱腔表演专辑》、《嫦娥奔月》、《玉堂春》等影像专辑,为梅派艺术的传承与教学提供了标准的范本与资料。


   同时,梅兰芳艺术研究所在学术理论研究致力于梅派艺术历史资料及理论研究依据的遗存整理及汇编工作,于2013年出版发行《梅兰芳纪念集》一书,为客观真实地研究和解读梅派艺术的发展历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详实可靠的参考文献。

  

   肖迪所长所著梅葆玖先生回忆文集《梨花开时春带雨》已经成为梨园师徒关系及艺术传承之标准范例纪实;其姊妹篇——王志怡先生从艺七十周年传记专著《梅园芳华正怡人》客观忠实地反映了梅派艺术第二代传人的艺术轨迹,对于梅派艺术的传承模式研究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和借鉴意义。梅兰芳艺术研究所所制定的研究方向与传承模式,系统化地对京剧梅派艺术进行理论完善和推广教学实践,一改传统京剧艺术“科班式”单一传承模式,开京剧艺术学术化研究、理论指导传承模式之先河,致力于系统化、理论化、学术化、时代化的艺术流派研究与舞台实践,将梅派艺术上升到学科化研究的高度,从而深度挖掘梅派艺术之内涵,成为新时代社会背景下国粹艺术研究及弘扬之创新范例,这对于京剧艺术乃至中国戏剧艺术都有着里程碑式的价值和意义。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值此梅兰芳艺术研究所成立十周年之际,所长肖迪教授表示:梅派艺术是我们毕生的事业与梦想之所在,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踏踏实实演好每一出戏、认认真真讲好每一堂课,不负前辈、有馈后学;踵武赓续、薪火长燃。作为梅派传承人、国粹弘扬者,我当用生命中的每一个十年致力于梅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带领梅兰芳艺术研究所践行诺言与使命,不负先师嘱托,为梅派艺术的百年芳韵、千秋勋业竭尽毕生之力,播撒一路芳华。


版权所有:沈阳师范大学梅兰芳艺术研究所 技术支持:SC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