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现在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致敬经典,不泯童心——儿童节特别推荐:京剧《闹天宫》
日期:2022-06-01 作者:肖迪

   今天,六一儿童节已经不再是学龄儿童的专属,而是成为了小朋友和大朋友们共同的节日,小朋友过的是欢乐,大朋友过的则是回忆与情怀。

   有一个人物形象,成为几代人心目中共同的英雄,那就是孙悟空。自从1986年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开播以来,直到今天的寒暑假,《西游记》仍然在重播,而且收视率居高不下。孙悟空更是成为几代人所熟知和追捧的“齐天大圣”。说起86版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老师,他与我们戏曲行业有着不可分解的紧密关系。我们知道,86版《西游记》中一大部分演员都是由戏曲演员来担任的。天宫神仙的装扮几乎是全盘借鉴京剧舞台上的神仙形象。值得一提的是,主角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更是出身梨园世家,其父是著名的绍剧表演艺术家章宗义(艺名六龄童),擅长演猴戏,与京剧名家李万春先生并称“南北猴王”。

   我们对于六小龄童老师所饰演的孙悟空再熟悉不过了,而今天恰逢六一儿童节,我作为京剧艺术从业者,今天特意向各位小朋友和大朋友们推荐一出适合小朋友们欣赏的传统京剧《闹天宫》。希望通过这出精彩的剧目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京剧、喜爱京剧,从这出生动精彩的剧目中收获快乐与启发。

   《闹天宫》这出剧目取材于古典名著《西游记》。讲述的是孙悟空官封弼马温继而偷桃盗丹大闹天宫的故事。全剧包含了幽默风趣的表演,也有很多武戏开打的精彩场面,其中最生动细腻的表演,当属“偷酒盗桃”的片段,我为大家选取了其中的精彩片段,请大家一起欣赏。

   在这短短几分钟的表演中,演员通过动作,表情,神态,目光等表演技巧,把孙悟空的神性、人性、猴性等性格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几句曲牌唱罢,美猴王跳上座位,在曲牌《万年欢》中开始了这段精彩的表演。他先是发现了桌子上的酒,在左右观察确定没人看见的情况下,先是晃动酒壶确认里面有酒,然后小心翼翼把酒倒进酒杯,先是用鼻子嗅,然后轻轻呷了一小口尝试,发现味道不错后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演员鼓腮眨眼的动作把这个畅饮琼浆的美猴王表现的活灵活现。随后,美猴王依旧环顾左右,确定没人发现后拿起酒壶一饮而尽。在饮酒的表演过程中,孙悟空用手扇舌和抚胸挠肋的细节动作活生生刻画出一个猴子的形象。后面的偷桃也是如此,孙悟空故意假装若无其事地把盘子向自己拉近,然后才拿起桃子偷吃,而且偷东西的时候总是背对着桃子,这极其符合猴子的行为特征。应用在舞台上又让观众忍俊不禁。刮去桃毛的动作在锣鼓点中越来越快,演员双手配合非常严密,从细致入微到越来越快,表现出猴子缺乏耐性、急不可耐的心情和状态。随着吹散桃毛的一个动作,孙悟空开始了他的“吃播”表演。从津津有味吃到随地乱扔的过程,就完美展现了猴子的性格特点,甚至嘴忙不过来还要用手帮忙,这就是孙悟空舞台形象中猴性的完美展现。

   怎么样?小朋友和大朋友们,这样一出好戏难道不是我们观察和写作的优秀素材吗?通过上面的提示和解读,大家不难发现舞台表演的生动与形象,小朋友们可以在获取欢乐的同时增强观察力和表现力,或许一篇好的作文就会由此产生,这才是真正的寓教于乐、一举多得,也是京剧艺术的价值与魅力之所在。



版权所有:沈阳师范大学梅兰芳艺术研究所 技术支持:SC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