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葆玖(1934年3月29日—2016年4月25日),祖籍江苏泰州,出生于上海思南路,国家一级演员。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派艺术第二代传人。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的第九个孩子。原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团长、北京京剧院艺术委员会原主任、第七届至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京昆室原副主任,北京市梅兰芳艺术基金会原理事长,梅兰芳纪念馆原名誉馆长,京剧传承与发展(国际)研究中心原名誉主任,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导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梅兰芳艺术研究所名誉所长、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艺术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戏剧艺术的代表人物。曾被联合国授予“世界和平大使”称号。
梅葆玖先生深得父亲艺术真谛及家国情怀之熏染,完整地继承了梅兰芳先生艺术的衣钵和梅兰芳精神,使梅派艺术和梅兰芳精神薪火相传、发扬光大。1953年,他参加抗美援朝慰问团慰问演出。1956年,他随父率领的中国京剧艺术团访日,演出父亲亲授的《天女散花》。1961年,父亲梅兰芳去世,他毅然接过梅派艺术大旗,秉承父亲“爱国、敬业、创新”的精神和“移步不换形”的艺术宗旨,大力传播弘扬京剧,在国内和世界舞台上演出了《贵妃醉酒》、《宇宙锋》、《洛神》、《穆桂英挂帅》、《凤还巢》、《霸王别姬》、《太真外传》、《西施》、《生死恨》、《游园惊梦》、《金山寺·断桥》、《花木兰》、《四郎探母》、《龙凤呈祥》、《红鬃烈马》、《大唐贵妃》等梅派经典系列剧目,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灵动、臻于化境的艺术形象。
梅葆玖先生敬畏传统、尊重规律,始终走在京剧艺术创新发展前列,艺术上潜心研究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重新改编演出《太真外传》并率先创意策划并领衔主演梅派经典《梅华香韵》。先后应邀赴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美国、俄罗斯、马耳他等国家演出,受到热烈欢迎。
2001年,梅葆玖先生指导创作演出大型新编历史剧《洛神赋》引起轰动,荣获第三届中国京剧艺术节荣获“金奖”。2003年,创作排演大型交响京剧《大唐贵妃》,推动了京剧艺术与时俱进。 2013年,指导中国戏曲学院创作演出了根据《太真外传》改编的京剧《梅兰霓裳》,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呈现了传统的民族文化,对传统经典进行了跨越时代的演绎。
作为国内外享有盛名、最具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京剧流派传人、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先生尽心竭力课徒授业,培养梅派艺术接班人。弟子们成为当今舞台上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梅派艺术接班人,是继承梅大师艺术精神、推动京剧与时俱进的中坚与核心力量。
2010年,梅葆玖先生与日本能乐大师关根祥六、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合作演出《杨贵妃》,中日戏剧大师的世博汇演,在国际上引起巨大轰动。与希拉里、福田康夫、多明戈、帕瓦罗蒂等国际知名政治家、艺术家有着友好交往,为中外文化交流和国家外交做出了特殊贡献。
2012年支持弟子创办首个梅兰芳艺术研究所。注重梅兰芳艺术在理论上的研究推广。2013年至2014年期间,梅葆玖先生亲自挂帅“双甲之约”纪念梅兰芳诞辰120周年活动,完成了重走梅兰芳之路大型巡演、艺术讲座、文化交流等夙愿。并亲笔授权支持弟子恢复创排梅派失传百年经典歌舞剧《嫦娥奔月》作为纪念演出压轴上演于国家大剧院,赢得观众热烈赞誉。
2015年9月“中英文化交流年”之际,梅葆玖先生赴英国伦敦和纽卡斯尔,以“梅兰芳表演艺术对世界戏剧的贡献”为主题发表演讲,使京剧艺术与莎士比亚戏剧实现跨时空对话,产生强烈反响,为推动京剧艺术走向世界,为国家赢得声誉,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明立下了卓越功勋。
梅葆玖先生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京剧,他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传承梅派艺术,培养梅派人才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显示出一个人民艺术家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品格情操与精神境界。把一生献给了京剧艺术,他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一面旗帜。他坚持和弘扬中国美学精神为己任,始终以中华文化为根基,保持着坚定的民族自信与高度文化自觉;他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并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继承前人艺术的基础上,形成了中西合璧、融会贯通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