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的今天,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根据在中国文联纪念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十周年文艺座谈会的发言整理成《争取戏改事业进一步发展》一文,并于当日发表于《文汇报》。次日,《光明日报》对此篇文章进行了转载。2022年5月23日,沈阳师范大学梅兰芳艺术研究所全体成员通过网络会议形式组织学习了梅兰芳大师《争取戏改事业进一步发展》一文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分享。
1952年5月23日,中国文联为了纪念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十周年,特组织文学艺术界精英代表在北京召开文艺座谈会,与会的文学艺术界名宿有郭沫若、丁玲、欧阳予倩、曹禺、赵树理、周立波、梅兰芳等五十余人。会上大家积极踊跃地发言,积极讨论了加强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改造、批判和清除资产阶级的思想影响、克服文艺创作上的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等问题。就如何加强文艺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以及文学艺术的民族化和大众化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意见交换。梅兰芳等人先后在座谈会上作了发言,大家一致认为,文学艺术工作者要改造思想,必须遵照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实际参加群众的斗争。文艺机关和文艺团体要有切实的办法经常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
虽然历经七十年时光,但梅兰芳大师爱国爱党、用艺术服务于人民的思想境界依然对于后辈有着无尽的激励与鞭策。这让我们更加相信,传承永无止境,信仰永不退色。作为年轻一辈的艺术工作者和梅派传人,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把老一辈艺术家精于专业、服务人民的优秀传统和良好美德发扬光大、代代相传。我们是在党的教育和培养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国家和人民给了我们无尽的机遇与厚望,我们应当以弘扬国粹艺术、讲好中国故事为己任,坚定红色信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全部的力量。
附:梅兰芳大师《争取戏改事业进一步发展》文章节选
关于戏曲改革工作,我也曾经做了几十年的努力,因为自己修养不足,理解不深,只是演出了一些表现善良、勤劳、勇敢的人物性格的戏剧,进行了一些技术上的改革。但今天检查起来,由于当时还没有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因而这些戏剧,在思想内容上,还存在着许多缺点。
一九四九年,我参加了全国文代大会之后,学习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从那时候起,“戏曲为什么要改?”“怎样改法?”以及“戏曲为什么人服务?”的观念,才逐渐明确起来。
以后,由于毛主席思想不断的教育我,由于对从“推陈出新”到“百花齐放”的戏曲改革方针、政策的体会,以及在工作的实践中不断的体验,使我更进一步的认识到戏曲改革工作,并不像自己所体会到的那么单纯,而是一桩极其细致错综复杂的工作;不懂得毛泽东思想、不懂得历史唯物论的法则,是做不好的。
因此,当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十周年纪念的今天,我检查过去,就有了这样的经验与感想。在过去的日月里,凡是按照毛主席文艺思想做的,如在戏曲工作者思想改造方面,重视地方剧种方面,是或多或少有些成就的;同时,违反毛主席思想法则来做的,如反历史主义的许多戏曲创作,就无一不归于失败,可见戏改事业的成功与失败的因素,是看我们能否坚决执行、贯彻毛主席的方针、路线而决定。
根据过去这些成功与失败的例子,在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十周年纪念的日子,我感到戏曲界同志们以及我自己,都要做进一步的努力,更好的学习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毛主席文艺思想,我们才能保证戏曲改革事业光辉灿烂的前途。